乌市米东区今年已打造33个“石榴籽”服务站
今年以来,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通过党建引领、资源统筹、创新机制和文化融合,聚焦养老托幼、家政服务、家庭医疗、体育健身、文化休闲等方面,共打造33个“石榴籽”服务站,创设群众所需各类特色服务功能室211个,不断延伸服务触角、提升民生温度,构建起家门口的“幸福生活圈”。
“家门口就有这么丰富的活动场地,太方便了!”8月11日,在卡子湾街道华盛社区的“石榴籽”服务站,带着孩子玩耍的居民马燕由衷赞叹。经过精心打造的服务站于近期正式启用,将多元服务送到居民身边,成为社区生活新亮点。
华盛社区“石榴籽”服务站内的儿童娱乐区。
服务站内,一派温馨活力景象:儿童娱乐区,孩子们专注拼搭积木;舞蹈室,居民踏着悠扬乐曲翩然起舞;法律服务台前,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政策咨询;共享烘焙区,志愿者与居民揉面烤制点心,阵阵香气伴着欢声笑语弥漫开来……
华盛社区“石榴籽”服务站内的共享烘焙区。
居民杨淑兰说:“现在有了舞蹈室,冬天也有地方锻炼了。一年四季都有活动的地方,日子越过越有滋味!”
针对过去社区活动空间不足、形式单一的问题,社区精准对接民意,梳理出“最受欢迎活动室”清单,逐步进行改造优化。
华盛社区副主任杨洁说:“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老人、孩子、年轻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。”
8月10日,走进西路街道佳和社区“石榴籽”服务站,阵阵墨香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。宽敞的教室里,几名学生正围在书桌前手握毛笔临摹;隔壁房间里,染料气息扑面而来,居民志愿者正手把手教孩子们打结、浸染。
学生吴嘉怡举着刚完成的扎染作品,兴奋地向小伙伴展示。她告诉记者,每周最期待的就是来服务站。吴嘉怡说:“看!我染的这块布有各种各样颜色。手工课上染布,书法课上练字,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多新朋友,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‘家’。”
佳和社区“石榴籽”服务站开设的书法课。
书法课上,米东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陶光烈正耐心调整孩子们的握笔姿势。他边示范边说:“我们提前和社区沟通,根据孩子年龄调整了课程难度。教写字只是形式,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笔墨感受传统文化。”
佳和社区主任马晶说:“服务站自运营以来,通过科普活动、非遗手工、书法课程等内容,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。下一步,将根据孩子和家长的需求新增特色课程,联动更多志愿者和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质量,把这里打造成孩子们喜爱、家长放心的成长空间。”
不仅服务居民,“石榴籽”服务站也精准对接商户需求。永祥街街道华成社区着力打造的“石榴籽”服务站,着力提升阵地服务效能,增设财税法务咨询、文化服务等模块,成为商户家门口的便捷服务平台。
商户司增昊在财税法务咨询区咨询后说:“以前办业务要跑好几个地方,现在‘一站式’搞定,小额信贷直接对接银行专员,省心又放心!”
华成社区“石榴籽”服务站开设的公益托管班。
自“石榴籽”服务站启用以来,社区将商户需求作为落脚点,功能持续完善,人气日益攀升。
聚焦商户“急难愁盼”,服务站再推贴心实招,针对暑期商户普遍反映的孩子“看护难”“辅导难”问题,社区开设公益托管班,开辟专属空间,召集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阅读、绘画、做手工,丰富孩子暑期生活。
商户宁丹丹说:“把孩子交给他们,我心里也踏实,能更好地经营生意了。”
华成社区主任侯磊说:“我们正持续优化‘石榴籽’空间布局,引入专业财税法务等资源,核心就是将其打造成商户‘解忧议事厅’和‘发展加油站’,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支撑与温暖。”
华成社区“石榴籽”服务站开设的公益托管班。
米东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慧说:“米东区将继续发挥‘石榴籽’服务站作用,助力‘五个好’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,有序推进社区阵地功能提升,多渠道、多角度为群众提供面对面、零距离的服务,推动活动阵地由‘建好管好’向‘用好用活’提档升级,将服务站建设成为凝聚人气有热度、为民服务有温度、基层治理有力度的‘强磁场’。”
(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文静 蔡玉姣)